“卖注水肉不过才赚几十块钱,却要一年为此多付出千把块,真划不来。”德化县南门农贸市场猪肉摊主李某颇有感触地说。李某去年多次违反“不销售注水肉”等食品安全诚信责任三方捆绑条款,因此今年多出来1000多元的“成本”——从今年1月起,他的摊位月租费从原来的570元提高到600元,去年交纳的2000元保证金只剩下了1600元,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也从每月10元提高到50元。李某的现身说法,体现了食品安全诚信责任三方捆绑条款的规范作用。
泉州市今年整顿规范集贸食品市场推出的创新举措——三方责任捆绑。具体内容为是:这个市今年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由市工商局牵头、贸发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以市场登记改制为契机,对市场业主(管理方)、入场经营者(经营方)、主要食品供货者(源头方)进行责任捆绑,形成政府部门一方监管,三方互动的诚信奖惩机制,共建食品市场安全坚强防线,让群众放心。
抓源头:明晰供货线
11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泉州市最重要的蔬菜基地——洛江区河市南塘村,这个村种植蔬菜21505亩,每年出产蔬菜2.7万吨供应泉州市场,占全市消费蔬菜量的70%。村书记曾国启高兴地说,有了三方责任捆绑,今年南塘菜农的不诚信记录为零。
据了解,由于土肥水好菜优,南塘蔬菜历史上一直在泉州供不应求,于是,有的菜农急功近利,有时刚给蔬菜施肥下药不久就上市交易,往往导致消费者中毒。“三方责任捆绑”机制建立后,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村委会主任谢荣加对记者说:“现在工商局在市场上高挂‘南塘专区’,成为我村菜农的活广告,谁都爱惜自己的美名。诚信卖得好价钱,乱来卖不出要烂掉。‘南塘蔬菜’就这样在工商部门的规范下保住了品牌。”
据了解,泉州市以“场厂(地)挂钩协议”明晰供货线,建立起入场经营者与食品生产厂家、蔬菜生产基地、定点屠宰厂等供货源头单位直接供货挂钩制度,做到上市商品源头明、责任清,使源头单位树立起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了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
抓市场:诚信契约化
在鲤城区东菜市场,记者看到经营户黄和炎签的一份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协议书”,其中有“经营者必须认真查验食品质量,切实把好食品进货关,不得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及‘三无’食品,不从非法渠道购入食品,发现问题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等共六条内容。在其他摊位,也看到了类似的契约文本。
据泉州市工商局市场科黄解放科长介绍,目前泉州工商部门已经督促全市集贸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签订含有“食品安全诚信奖惩套餐”内容的租赁合同7000多份,并逐步将此做法向集贸市场外的食品经营户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泉州市工商局在管理中采用了预交诚信保证金、增加摊位租赁费、提高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实行摊位租赁期浮动制等方法。
泉州市工商局整规办的杨小玲生动地比喻说:“这就叫‘诚信有奖’‘失信割肉’,让三方在压力和诱惑下合法生存。”
抓管理:捆绑产供销
走访了泉州市大大小小的集贸市场和产供基地后,记者发现,泉州市食品市场供应链条诸环节都少不了一个关键接点,即工商部门与业者的举证责任倒置约定——市场开办者与生产者、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都有事先约定、责任捆绑。
例如记者看到,洛江区河市市场的进场菜农分别在挂有“南塘专区”等牌的区域经营,让蔬菜产地、品质、时效、出品者、检验员名字等内容一清二楚;再如,东菜市的经营者必须将其经营的食品有效票证(如检验检疫证、购物凭证、单据等)在摊位显眼处每日进行公示,当遇到消费者投诉时,负有主动举证责任。还有,所有的消费者在各个市场采购后会得到一个统一装货塑料袋,上面印有“东菜市场”等不同市场标记,发生问题时可以分段倒查源头。
为了确保“责任捆绑”制度的实施,泉州市工商局一方面从硬件上配齐了食品安全检验仪,让消费者随时借用,即时检验食品,发现问题;同时,还规定三方责任者只要消费者有提出,就必须无条件向消费者出具“白纸黑字”的食品安全保证书。另一方面在软件上,泉州市工商局还建立起与市场开办者信息互通机制、经营者履行诚信承诺警示等制度,定期互通案件查处情况和市场经营者守信情况,并不定期向社会公布经营者践诺信息。两面齐抓,让三方责任感增强,同时,泉州市经贸局等政府部门给诚信者以倾斜奖励,从正面不断拉动三方“诚信内需”。例如,洛江区河市南塘蔬菜每年就可得到经贸局数万元的“诚信补贴”等等。
泉州市工商局副局长许谋团说,事实证明,“责任捆绑”,约束了失信行为,扩张了诚信机制,保住了集贸市场安全形象和与生鲜超市竞争并存的地位,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让农民多一条增收渠道、让下岗职工多一个再就业机会,实现了和谐社会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