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海丝,遗址,宝贝 |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2/22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
|
|
海丝,遗址,宝贝 早报于2002年1月7日、8日、9日、13日、14日、21日、22日第11版详细报道了泉、穗、甬三地的“海丝”之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诸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发E-mail表达意见,提出建议。 专家有言,申报世遗是否成功,年代久远并非关键,城市的财气势力更是无关紧要,重要的文化遗存是否丰富,瑰宝能否妥善保护,这里的人民是否尊重且珍爱这些人类文明。 今年的正月十五,泉州将举办“海丝”文化节,以“文庙广场元宵仿古大游园”民俗文化活动招徕世界关注泉州的目光。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环顾四周,认认真真地看看这座千年古城,盘点盘点泉州的贵重“家私”。 不久前,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初步选出九日山、天后宫、清净寺、圣墓、开元寺、草庵、洛阳桥、府文庙、老君造像等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陈埭丁氏祠堂、六胜塔、姑嫂塔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泉州港入海口、泉州港古码头和古刺桐城德济门遗址等14处古代遗存,作为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考察点。 ■草庵与日月神教 张无忌、小昭、朱元璋……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跌宕的传奇给明教(又称日月神教)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谁曾想,泉州就是这个全世界最具神秘感的小宗教在宋元时期最重要的活动据点之一,还有专家说,泉州就是明教消失的地方。 明教就是摩尼教,因其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而得名。摩尼于公元3世纪在波斯创立了摩尼教,教主为大明神摩尼光佛,唐朝时传入我国。与此同时,有摩尼教高僧呼禄法师传教入闽居泉,卒后葬清源山南麓。后来该教逐渐趋于佛教,在香烟缭绕之中,当地的信仰者也已经将其大明神光佛视为佛教的一种了。但相传摩尼是其母吃下一颗番石榴后生下的,因此,番石榴被视为摩尼教的圣物,至今,人们也不会拿番石榴作供奉品。 在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大发现。草庵摩尼教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1991年“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 晋江博物馆的粘良图先生还讲到了草庵与“海丝”的另一种传说:在民国初年及解放后,当地老百姓在草庵遗址附近地方凿井时,曾几次挖掘出用黄麻和竹皮编成的古船,有人认为草庵一带早年靠近海湾,可能曾有古港出现,海上贸易也许由来已久。 ■清净寺与它的管委会主任 如果你不了解泉州的历史,那么你很可能会觉得“家徒四壁”的清净寺是个单调的地方,如果你深入体会,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这座无佛的千年古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也是全国十大名寺之一。 清净寺,建于伊历400年,即公元1009年,是泉州宋元时期7座清真寺中目前仅存的一所。清净寺在初建时没有神像,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礼拜殿壁上那些浅浅的像神龛的凹入部分是不能放置神像的。 清净寺管委会主任,福建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黄秋润在泉州颇有知名度,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全名,黄先生正是阿拉伯人后裔,全名为哈吉·阿卜杜拉·黄秋润,他向记者介绍了清净寺得以幸存的故事。 在元朝时,伊斯兰教在泉州发展迅速,当时泉州城内就有数以万计的伊斯兰信徒。泉州穆斯林中文官武将和巨富商贾很多,尤其少数在元统治政权任职的穆斯林官员,既掌大权又拥重兵。元末,四方兵起,此时,在福建的蒙古统治者,因争夺权柄互相倾轧,泉州也卷了进去。公元1362年,泉州市舶提举那兀拉占据泉州,成为元统治政权的隐患。福建行省参知政陈友定进兵讨伐那兀拉,泉州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多毁于这场战争及战后的屠杀,清净寺是仅存的一座。 走出清净寺,记者才发现,这座雄浑肃穆的古寺与地位尊崇的孔府文庙挨得极近。据说当年批准清净寺建于此处的泉州地方官赵汝括,还因这一决策而获罪。其实,在泉州,传统文化与异域风情的距离就是这么近。 ■九日山与佛寺、石刻 九日山最令人惊异之处,恐怕在于山中“无石不刻”。其实,九日山的悠久历史不仅在于是泉州海外交通的起点,又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 晋朝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西晋太康九年(228年),九日山下兴起了全国最早的佛教禅林之一--延福寺,吸引了很多海外高僧前来这里挂锡住禅。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就曾经两次来到九日山翻译《金钢经》。 九日山之所以那样繁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九日山所在的丰洲镇俗称“武荣洲”,原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宋朝,海上交通大发展,泉州自宋元佑年间成立市舶司后,为顺应海外船舶往来繁盛之需,便在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祈求顺风典礼,顺风典礼为什么不在近海其他神庙而在九日山举行呢?除因延福寺有灵验的通远王祠存在外,更因九日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名区胜地。 在西峰的石刻群中,有一方全山最“年轻”的石刻,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1991年2月来九日山考察时留下的,由这方石刻,我们确认了九日山作为海丝之路起点这个不争的事实。 ■这些宝贝呼声很高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此话不假,在14个被列入考察景点之外,泉州还有许多保存完整的“海丝”古迹,如泉州的宋元市舶司、安平桥、世家故居和德化瓷器,他们入选考察点的呼声颇高。 泉州早在唐代就已经“市井十洲人”,到了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古之市舶司就如今之海关。这一古代海关的设立就是对港口在对外贸易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泉州的世氏家族原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昔利巴交剌惹之后裔。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王子率使团访明,回国途中停泊泉州港,有感于泉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遂留居于此,取“世”为姓。现存的世家老宅正是泉州明朝年间海外交通在闭关锁国的大政策下仍然保持活力的最佳印证。 连接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的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是南宋造桥运动的巨作之一。德化的外销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泉州的主要出口商品,大部分销往日本、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76年,在德化城关发掘出了宋元屈斗宫窑址,共出土6000多件器物,其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充分反映了古代泉州民营制瓷业的发达。前些年,一艘著名的沉船“的星号”被打捞出水,在船上,人们发现了35万件明代德化瓷器,世界为之惊叹。 这一大批的遗址,充分证明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是世界文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要保护的不仅仅是遗址 受访者:泉州市旅游局黄德鹏副局长 众所周知,申报世遗的项目必须要具备四性:即惟一性、真实性、完整性、特殊性。黄局长认为,一直以来,泉州市在对“海丝”遗产所作的保护性措施是比较好的,稍有不足是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能形成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有些则完全被现代的钢筋水泥所包围,只能形成单一的文物古迹而已,实属遗憾。 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交通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泉 州也因为福厦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而处于福州和厦门两市的中转站位置,大量旅游者虽选择了泉州但停留的时间不长,这也是泉州旅游业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尽管如此,2001年,泉州市入境游客达49.3万人次,创汇收入达2.57亿美元;国内游客达26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4.4万元人民币。黄副局长告诉记者,世遗申报一旦成功,这无疑将有力地提升一座城市的品位、形象和知名度,它更是该城市通向世界的一张护照,也是一个烫金的城市名片。仅世遗的美丽光环所招徕国内外的游客不会不计其数。去年,泉州市因为入境游客之多而跻身为全国10个境外热点旅游城市之列,这也是泉州旅游业的优势。如果泉州“海丝”地位的确立,一旦世遗申报成功,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更会日新月异。如平遥古城在申报世遗之前的门票总收入也不过是18万元左右,申报世遗成功后,其门票收入达500多万元,综合旅游总收入达4800多万元。泉州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等非常丰富,加上入世在即,泉州市政府正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若泉州这次申报世遗成功,泉州的旅游总收入至少会超过本省的福州和厦门两市,泉州旅游业原先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将不复存在。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