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台商高中博饼状元 众人盛赞两岸交流
作者:陈智勇吴泽华…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5 20:49: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角逐场面扣人心弦(储永志 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赛区情意融融

  “桂魄团又仲秋,清光两岸共凝眸。何当欢聚闽台馆,同话五缘东海陬。”昨日,部分在泉台商和市民代表于“2006泉州博饼民俗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赛区)”共博“状元”的热闹场景深深触动了泉州刺桐吟社副社长林中和的创作激情,他当场做诗《闽台缘博物馆寄台湾友人》一首,表达了自己对海峡彼岸诗友的想念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景。在昨日的比赛中,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世昌一路过关闯将,成了“2006泉州博饼民俗月”启动以来第一位博得分赛区“状元”的台湾同胞!

  香港乡贤应邀开骰

  昨日上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部分在泉过中秋节的台商和泉州乡亲们欢聚一堂,参加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晚报社联合举办的博饼活动。

  在众人瞩目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大紫荆勋贤黄保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庄顺能,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世昌一起向“闽台第一碗”抛掷特制的大骰子,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赛区开博。

  在泉台商博中状元

  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厦门新娘》的制片人、素有“台湾怪杰”之称的黄克林担任比赛主持人,他的搞笑言语,给现场增添了无穷乐趣。

  参赛的选手中,在泉台商代表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都戴着一顶红色帽子,希望讨个好彩头。在第一轮的小组赛时,台商陈信雄先生大手一甩,骰子丁丁当当刚停住,主持人激动地宣布:“一、二、三、四、五,五个红四,中状元了!”全场欢呼声顿起,陈信雄成功晋级,他兴奋地说:“博中‘状元’的喜悦心情就像当了新郎官一样开心!”

  第一轮比赛产生10名小组“状元”紧接着角逐赛区“状元”。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世昌凭借一把“对堂”的佳绩一路领先博得“状元”。刘世昌说:“博饼重在参与,很高兴能够代表在泉台商博到‘状元’。台湾与泉州民俗相近,希望更多的两地民众共同体验博饼民俗的乐趣及其文化内涵,也期盼两岸乡亲能够团团圆圆!”在领取了主办方颁发的彩头后,刘世昌当场将“状元”奖金捐赠,委托主办方资助贫困学生。

  两岸名士盛赞本社活动

  “参加由泉州晚报社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办的博饼活动,使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小时候,我在惠安老家也曾参加博饼,还博到过‘状元’。现在,乡亲们用咱泉州德化的中国白烧出的‘闽台第一碗’博饼,显得特别地亲切。”香港乡贤黄保欣深有感触地说。他表示,博饼民俗是联系两岸人心的一道重要的文化桥梁,开展两岸博饼民俗活动,能够以民间交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台湾怪杰”黄克林先生在参加了昨日的博饼活动后说,博饼要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在两岸之间经常开展,让两岸民众共同博博好彩头。

  林中和先生说,泉州、台湾两地文缘相同、俗缘相近、诗吟同音,文化交流成为两岸交流的平台。随着两岸间博饼等民俗文化密切交流,相信“思亲人、盼统一”的愿望能早日实现。

  庄顺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赞此次由本社主办的“2006泉州博饼民俗月”意义深远。他说,博饼作为闽南地区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历史悠久,群众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发扬传统文化,更能促进彼此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内进行博饼更具意义,象征海峡两岸乡亲团团圆圆、亲如一家。

  庄顺能还表示,“2006泉州博饼民俗月”活动结束后,“闽台第一碗”将会放置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庭,希望能通过这一载体,将博饼作为闽南民俗品牌推向海内外。

  □本报记者陈智勇吴泽华蒋力耘/文储永志/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