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直击泉州最大“鞭炮主产区”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2/4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据我市有关部门介绍,安溪县长坑乡是我市“最负盛名”的“鞭炮主产区”。该乡往年曾拥有1300多个生产鞭炮的手工家庭作坊;据民间保守估计,“鞭炮生产年总值”近5000万元;如果以当地村民习惯的“头”(即一个鞭炮)为单位,他们一年生产各类烟花爆竹有数十亿头之多;该乡从事鞭炮生产及其相关行业的达2万多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据说在长坑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鞭炮,“五岁的小孩有三年工龄”。

  春节将至,“爆竹声声迎新春”,在春节前后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过节习俗,我们又将迎来一个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

  烟花爆竹常用来欢庆太平,然而一系列的事实却说明烟花爆竹决非“太平之物”。这几年烟花爆竹工厂、手工作坊发生爆炸的恶性消息频传。去年仅在江西万载就发生了两起特大爆炸事件:2001年3月6日,万载县潭埠镇芳林村小学发生特大爆炸案,造成42人死亡;2001年12月30日,万载攀达烟花制造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至少造成14人死亡。

  因此产生了一种说法,把烟花叫做“血色烟花”,把烟花爆竹产业称为“火药桶经济”。

  在以往烟花爆竹爆炸的一系列重特大安全事故中,不规范的、无任何安全设置的家庭手工作坊都是发生事故的元凶和主要受害者之一。远的如造成33人死亡的“2000.3.11”江西省萍乡特大烟花爆竹爆炸、近的如“2001.12.16”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烟花爆竹爆炸,都充分说明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据介绍,在长坑乡,这近5000万元的“鞭炮生产总值”皆为那些无任何证照的“地下”手工作坊“创造”的。长坑乡一位党委负责人对记者说,无疑,村民们走的也是“死亡之路”。

  近两年来,安溪县、长坑乡狠下决心,采取“疏堵结合、查堵禁并举”的方法,将该生产烟花爆竹的手工作坊进行了全面整顿。

  长坑乡“地下”鞭炮生产的现状如何?他们的“火药桶经济”又将走向何方?[泉州晚报]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谢庭荣直击之一“地下”作坊仍在生产长坑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是泉州烟花爆竹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生产烟花爆竹的历史。400多年前,长坑乡的村民就开始设置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烟花爆竹。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南安、德化、永春等地均派人专门到长坑乡学习烟花爆竹生产技术。烟花爆竹已成为该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长坑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在最高峰时全乡鞭炮生产涉及8个村(山格、月眉、青苑、长坑、下林、文坪、华美),家庭作坊达1300多户。

  1月19日,记者对山格、长坑、文环、华美、月眉5个涉及鞭炮生产的村庄进行了明查暗访。

  从安溪县城往长坑乡路途的公共汽车上,偶尔还是可以看见运输鞭炮成品、原材料的汽车来往,同车长坑籍的乘客说,与以前车水马龙的盛况相比,经过这两年的整治,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长坑乡的农贸市场上,记者没有找到一家经营烟花爆竹的店铺和手工作坊。但一个情况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离市场较远的一个店铺,一些人正从一辆挂着贵州牌照的集装箱车上卸下烟花爆竹生产原料———既然已经停产停业,囤积这些原料做什么?

  这个问题在山格村很快就有了答案。

  在长坑乡政府到山格村委会的沿路上,记者不时看到一些家庭作坊在偷偷地生产烟花爆竹,或者在搬运成品、原料。在离村委会约500米远的路旁,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昏暗小屋里,两个女工正忙着给鞭炮插引,旁边堆满了已经加工好了的成品、半成品、原料。

  随后,在对长坑、文环、华美、月眉几个村的暗访中,记者却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张沼婢谢庭荣直击之二七岁女孩也来“帮工”2月1日,安溪下着雨,天气很冷。坐在车上,烟雨迷蒙中没看到运输鞭炮的车辆。记者直奔据说“地下”鞭炮生产最为集中的山格村。山格村里,小楼房一楼的店面大多紧闭着。下雨天里,一片静谧。知情人说,别看这些店铺紧闭,其实一些店铺里面可是大有文章。

  于是,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几家制作鞭炮的家庭作坊。

  刚进第一家的门,就看见屋角堆放着几柱鞭炮,红彤彤一堆,有的用编织袋装着,都有一米多高。跨进里头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记者的眼前一片“通红”:遍地都是红色包装的成品和半成品的鞭炮。

  四五个年轻姑娘正专心地制作着鞭炮,她们将一颗颗散着的鞭炮,窜成一串,再将喜庆的红纸糊在鞭炮上。姑娘们说,这种工作不苦,也简单。

  还未进第二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女孩竟然也在“工作”。小女孩是邻居家的,今年7岁,利用假期前来“打打工”。她一手拿着一把引线,一手认真地将引线一根根插入鞭炮里。小女孩骄傲地说,她今天已经插了9盘鞭炮了。朋友说,这道工序很简单,一看就会,也不累。这里的小孩子都会做这个活。

  记者走访第三家,据说这家作坊以前曾发生过事故,现在已经不生产了。一进门,女主人正在左边的一间小房间里包装着鞭炮。知情人说,这一家现在已经不生产鞭炮了,只是偶尔还帮人包装包装,贴补贴补家用。

  据知情人介绍,在农历十二月十五以前,偷偷生产鞭炮的还很多。现在已近年关,大部分生产鞭炮的手工作坊已经停工,要不也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以准备过年。□[泉州晚报]记者陈毅香“竹竿砸在引线上就起火了”“我们山格做鞭炮的历史可长了,在我们村做鞭炮很普遍。山格现有1300户人家,做鞭炮的估计有400户左右。现在做鞭炮比原来简单多了,原料很充足,引线也不用自己加工。分工细多了,一部分人卖原料、炮壳等,一部分人加工,一部分人销售。”

  “鞭炮主要是销往省内的一些地方,比如漳州、漳平、厦门等地。”陈老伯介绍说。“鞭炮从加工到成品出售,一盘才赚3毛钱,一天做30盘到50盘左右,也才赚十几块钱。其实,加工鞭炮不好赚,需要很多的手头功,人手也需要。鞭炮生产也有淡季和旺季,每年从农历八月十五到正月是旺季。”

  陈老伯说,鞭炮生产是一种很危险的活,它的要求也很高。比如拌药时不能穿皮鞋,生产场地要大,成品、非成品和原料要分开,要十分小心,一点都马虎不得,因为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这里就有一户人家不久前发生了爆炸事故。”

  “那家人原来是自产自销的,既做鞭炮又卖鞭炮,经济还行。几年前因碰上了麻烦事,导致经济不好,他们便想走捷径发财———生产引线、切引线。去年5月份左右,他们投入五六千块钱,进了机器,学了技术。”

  “谁知,还没赚回成本钱就出事了。去年农历十月,有几天天气不好,引线没法晒。等天气好了,那家人就将几天堆积下来的引线全部拿出去,100条扎成一捆晾晒。”

  “引线干了以后,那户人家准备将它们收进屋去。就在点数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一根竹竿掉了下来,砸到了引线上,产生摩擦就起火了。他们家小孩被轻微烧伤,父亲被烧成了二级烧伤,身体有70%的面积被烧伤了。住院住了几个月,前几天才回来,治疗一共花了6万多。”

  “这活这么危险,你们为什么还要生产呢?”

  “虽然危险,但不做就没法生活。我们这里有些人家还靠生产鞭炮来养家糊口,不做连油盐都买不起。”陈老伯无奈地说。□[泉州晚报]记者陈毅香“我们是这样‘生产’鞭炮的”陈老伯今年60几岁,1961年开始做鞭炮,后来进了供销社和鞭炮厂。他说,如果从小时候算起,他做鞭炮已有四五十年时间了。

  “做鞭炮大概有6道工序。第一道就是卷炮壳。以前是用小棍子慢慢地将纸卷起来的,很麻烦。现在不需要自己卷了。我们一般从广东进炮壳,这些炮壳都已经用机器卷成一个个炮壳,并用绳子将零散的炮壳束成六角形的盘,每个盘大约有900多个炮壳。”

  “有了炮壳,接下来就是做里面的‘馅’,也就是拌料。鞭炮里面的药粉需要的原料很多,有氯硝钾、银粉、珍珠粉和硫磺等,比例大概是1市斤的氯硝钾和4两的银粉、1两的珍珠粉、3两的硫磺混合。”陈老伯说,以前不用硫磺,用的是雄黄。因为雄黄易燃,有20斤就容易摩擦起火,比较危险。现在用硫磺就好多了。

  第三道工序是装药。这个比较简单,只要将药粉倒在鞭炮盘上,“摇一摇就行了”。

  “装完药,就插引线。这道工序全是用手工,将切好的引线插入炮壳里,活很简单,有时就由小孩来完成。”

  “接下来就是封口,只要将封口粉洒在鞭炮上,筛一筛,等它自动凝结。天气好、温度高时只需4个小时,而在冬天里,比如今天这种天气就需要24小时了。”陈老伯说,以前这道工序是最苦的,要用铁钉将炮壳里的药粉一个个压实,不让引线脱出来,很费功夫。

  做完这一些,鞭炮就制作成了,生产者再根据顾客的需要包装鞭炮,要大要小都可,从40发到1万发都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