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China的白与红
作者:武阳滨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 0:13: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china———中国;china———瓷器。

  瓷器是我们的骄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曾经用瓷器征服过整个世界。在令国人为之自豪的瓷器中,福建的德化瓷以其“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在中国的瓷苑中独树一帜,为我国的瓷器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烧制技艺最近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产品的大量输出,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而走向巅峰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就是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的泉州港。现属泉州市管辖,与泉州港近在咫尺的德化县瓷窑,是中华大地星罗棋布般瓷窑中距“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最近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德化瓷顺理成章地成了我国向东南亚及欧洲输出的大宗货物之一。

  那时,外国人对瓷器的选择,似乎并不在乎其是出自官窑还是民窑,只要器形和装饰图案符合自己的审美习惯就好。但也不知当时是由于德化缺乏丹青妙手,还是匠人们对老外的审美情趣不甚了解,在外销的瓷器中虽也有青花、五彩,但最主要的还是一色不着的白瓷。不过,谁也没想到“弯刀碰上瓢切菜”,居然就歪打正着地大受欢迎。这其中的道理恐怕就在于;如果说每个民族由于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对色彩都有各自的偏爱,可如要选择一种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颜色,大概只有白色了,西方婚典上的白色婚纱便是明显的一例。就连我们中国,不也有“男要俏,一身皂(黑);女要俏,一身孝(白)”的说法吗?于是,白瓷在五彩缤纷的外销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了外国达官显贵们求之难得的收藏,并因此在国际上赢得了“中国白”的美誉,成了“国际瓷坛的明珠”、“独一无二的珍品”……

  但因此便以为“中国白”仅仅只是以色取胜,那就不仅小看了外国人,而且也太妄自菲薄了。事实上,就德化瓷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而言,和官窑相比并不逊色。

  中国陶瓷到了宋代,现出了官、哥、汝、定、钧、景德镇……等众多名窑,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的新时期。在这些名窑之中,除了官、哥、汝、钧等少数专为皇家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而外,大都是为百姓烧制生产生活用品的民窑。官窑瓷器的生产一般都不计较成本,工艺精益求精,窑址所在、生产技术和工艺配方都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因此所产瓷器大多为传世珍品。可这并不意味着因讲求生产成本,用料往往不如官窑考究,工艺也往往较之官窑粗放的民窑瓷器就一定不如官窑瓷器。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以及德化窑的瓷器便有不少可与官窑媲美的精品。撇开定窑不论,单以德化瓷为例,为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德化瓷顺理成章地向精工细做的方向发展,到元代时,德化瓷因其质量的提升,曾一度为朝廷赏识,堂而皇之地跻身于御用贡品之列。如此以来,就为德化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良机,无形中使一些在官窑专用的技艺得到应用,促进了民用瓷器的发展,终于使德化所产瓷器跨越了民窑与官窑间的界线。

  德化窑所产瓷器之所以能畅销海外,并得到元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赏识,还在于它本身承载的沉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在一般情况下,民窑瓷器的生产以大众的实用为第一要义,故有“俗”称,但德化瓷器却因何朝宗的出现而得以出俗入雅,并且因此扬帆出海,成为东方文化的载体。

  何朝宗是明代的瓷塑名家,他承师而不泥古,善于汲取他人所长为己所用,不断开拓创新,终成一派大师。当时佛教盛行,几乎家家都供神拜佛,各路瓷塑神佛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偶像。或许是怀着对偶像的极为虔诚之心,抑或是秉承前人对技艺一丝不苟的传统,何朝宗平时仔细观察人物动态、衣饰皱褶,塑像时潜心琢磨,把平时观察和思索心得注入胎体,使所塑瓷佛形神兼备,有如获得灵魂一般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他常在得意之作背面钤盖印章,以示负责。也正是因了他这种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才使瓷塑神像从寻常百姓之家脱胎而出,登上了艺术的殿堂,走进了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和日本等国享誉世界的博物馆,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制瓷业极为罕见的留下姓名的巨匠之一。

  经过无数何朝宗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德化瓷走到今天,并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如今,一朵瓷苑奇葩———红釉瓷又在德化大地上绽开,再次在国际上引来阵阵赞叹。

  红釉瓷本就难烧,加之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一些曾经烧制过红釉瓷的民窑不是配方失传,就是工艺断承,自古以来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是现今许多藏家梦寐以求之物,如景德镇的“祭红”,据说至今还是传说中的珍品;再如近些年颇为抢眼的“钧红”,也是经多年挖掘、研究,才得以重现瓷坛。而德化的红釉瓷则与传统红釉瓷毫不相干,完全是“无中生有”、白手起家的创新。

  在自主研制的德化红釉瓷中,色泽凝重的被冠以“中国红”,釉色明艳的被称为“富贵红”。“中国红”凝重但不失明亮,“富贵红”艳丽而不乏大气,与中华民族喜红、爱红的祈福传统相得益彰。如果要让外国人在缤纷的色彩中选择一种能代表中国的色彩的话,我想,一定非红色莫属。也确实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一时一刻能少得了红色?节庆、婚典、寿辰、庆祝胜利……哪一次缺得了红色?鞭炮、对联、喜幛、包装礼品……哪一个少得了红色?走红运、开门红、满堂红、红红火火、满面红光、披红挂绿……哪一个衷心的祝福与美好的赞颂不是和“红”字联在一起?所以,熠熠生辉、艳丽夺目的德化红釉瓷又怎会不叫国人过目难忘、爱不释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厚重大气,雍容华贵,又借鉴了漆线雕等其他传统艺术门类技法的“中国红”和“富贵红”又怎会不引来国际上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

  一白一红两色瓷,白的素洁高雅,红的热烈奔放,都是德化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原文:http://www.xawb.com/gb/rbpaper/2006-07/31/content_937784.htm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