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瓷圣何朝宗峥嵘岁月四百年
作者:周鸿  文章来源:瓷都德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3 19:03: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张先生提出的题目关键词在于“思考”两字,思者,计虑也,发虑在心谓之思;考者,在此应释为校、考证、考究,考据之意。这就是张先生对何朝宗的籍贯、作品的用心之处。对何朝宗的看法有异议,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所允许的,但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说成是:“移花接木地把乐陶何氏的祖先嫁给何朝宗”,这种简单、主观臆断的研究方法,而对何朝宗提出的籍贯质疑,是值得商榷的。我得先请教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化乐陶村有没有何氏?有没有何朝宗?现我要提醒的是与乐陶一溪之隔隆泰社后所有实实在在的何氏人家,这何氏人家一贯称何朝宗为其先祖,而且至今没有人提出异议。(XMW)

  张先生提的拮疑依据是: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六明艺术载:“……同时又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又一则,《福建通志》艺术传,陶瓷,明(道光旧志)(笔者注:明无道光帝号,而是清道光),载:“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晋江县志》晋江乡土志:“有何朝宗者,善制陶像,人争宝之。”我认为编写《泉州府志》、《福建通志》的先贤们的记述是忠于历史,因为何朝宗三字是刻印在他的作品中的代号,很少有人知道何朝宗的真实讳名和字名,志书出现疑问词“或”字,证明修志的先贤对历史是认真的,在他们这一代人无法认定论之前,留一个“或”字让后人考证。先贤们用巧妙之笔法,把自己的观点伏笔于“贯”和“籍”来表明他们的看法。这是先贤修志的常用笔法。(XMW)

  古志说何朝宗是泉人,也有一定依据,据隆泰社后所何氏家谱记载,“何朝宗先祖何昆源,号德举,明洪武初从戎有功,为江西建昌府卫军,七年(1374年),调泉州府卫军领百户,补升总旗兵宫右营,其弟亦由江西调泉州卫,管海指挥右所,兄弟二人遂于督府口上州翰古庙左畔架屋居住,继而同架词宇于东街。继十七年(1384年)至二十年奉调命挥军德化屯种。”何昆源在德化屯种,其后裔在隆泰社后所村繁衍,泉州有他们的祖先住宅和祖词,这是我们认识何朝宗籍贯的一种依据。至于《晋江县志》把何朝宗收录其中,亦是理在其中。正如,明凌辉御史,清邓启元榜眼,他们籍贯都是德化,后来,邓榜眼后裔定居安溪湖头,凌御史告退后定居尤溪坂面。后人修志时,《德化县志》、《安溪县志》同时修录邓启元传略,凌辉的传略同时被德化、尤溪县志收录。这县志规志法许可之中。(XMW)

  张先生又提出,“连乾隆《德化县志》对何朝宗亦只字未提”。清乾隆版《德化县志》没有记载何朝宗的名字,这是当时条件的局限,并非人为之故,乾隆《德化县志》不但没有把世界瓷雕大师何朝宗名留青史,连德化瓷器仅在《德化县志·物产志》货之属,与纸、蓝淀、茶、烟叶同等位置进行记述,记载全文仅81个字。直至民国版《德化县志》关于德化陶瓷的记载还是按乾隆志原文照抄。何朝宗精湛的瓷雕艺术魅力,招徕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青睐。有“天下共宝之”的赞誉。在德化志书中没有记载,按现在眼光看是太不公平了,如果从旧社会那等级森严的制度看,那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在建封建社会中,因土工、画工、雕工、铁工、木工等为上九流人物,在封建社会不论是三教九流,还是三十六行,反映的是小民生活,圣人认为“小民趋于利”,因而鄙视他们。旧中国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品亦属九流之列,因此,何朝宗不能入县志理在其中,旧《德化县志》不仅是何朝宗没有入志,而且德化所有的陶瓷人物均没入志。如果仅以有否入志就去判断一个人的籍贯问题,有失公允。(XMW)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