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大教授走进德化八中,精彩讲学发人深省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德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 11:52:40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北大教授走进校园,精彩讲学发人深省(莅临德化第八中学)

  11月29日,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俊华教授莅临德化第八中学,作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精彩演讲。(XMW)

  演讲是从29日下午3:45分开始的,郑教授到时整个会议室已是座无虚席,走道上也站满了人。许多教师没位置,有的拿着凳子,有的站在走道上。郑教授走进会议室时,德化第八中学师生全体起立,同时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郑教授的演讲。(XMW)

  年已70的郑教授精矍铄,演讲内容令人动容心折。郑教授70年的生活经历,有幸福,有痛苦,有欢笑,有泪水。父亲由于不懂知识变成了盲人,但自强不息,在莆田,仙游,永春等地创办盲校,这种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郑教授。郑教授15岁时,父亲去世,郑教授和母亲、弟弟到永安康乐新村生活,并在其中学组上学,那里生活更是艰辛,常常没饭吃。但当时还很年轻的郑教授已经深深的明白: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掌握知识。解放后,郑教授积极与新村领导的腐败行为做斗争,虽然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但仍无所畏惧,毅然写信给毛主席,并收到了秘书的回信和毛主席的相片。在郑教授的大学期间,郑教授坚持自己的人生观:学到知识,学到技术,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郑教授以此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学生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二时就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灵活的运用知识,躲过了“左”,“右”各种形式的斗争和批判。改革开放后,郑教授更是如鱼得水,全身心致力与生药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XMW)

  在演讲过程中,郑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笑中带泪的往事,不断前取的足迹,给到位的师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童年没饭吃要到垃圾桶里找人家扔了的食物,刚入大学时由于身体矮小而得到“猴撇”绰号,用《求是》杂志做掩护来学习英语……哪一个细节不催人泪下呢?

  当然,使到位的师生受益最深的还是郑教授发人深省的话语。郑教授说,知识装在大脑里,别人拿不走,有了知识还要灵活的运用;要从我做起,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用文化来改变我中华民族的命运;郑教授说祖国的强大,取决于科技的发达。(XMW)

  最后,郑教授以一贯幽默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回答了德化第八中学师生关于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的问题。勉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吃苦耐劳,有毅力和恒心,遇事要冷静,要远离毒品,主动与父母交流,尊敬师长,充满爱心,团结互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社会。(XMW)

  经过郑教授的演讲,使德化第八中学师生明确了知识何以改变命运的道理。(XMW)

  (郑俊华教授简介:郑俊华教授193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祖籍德化三班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生药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国家级重点生药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1957年,他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1983年到1984年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埃大学学习,1985年应邀赴日本合作研究中药大黄化学分析。他长期致力于生药品种鉴定与质量、生药活性成分、生药学科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北京大学主讲研究生课程及本科生部分课程,现已培养硕士9人、博士16人,指导高级访问学者25人,博士后8人。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参编《中草药手册》《中药志》等教材多册,主编及译著27册,完成国际合作、国家及部级科研项目43项,新药研究16项。郑俊华教授还兼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浙江大学及山西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26项职务,研究成果先后10余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992年载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国际草药、香料和药用植物专家名录》,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