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三农”?这是一门大学问。最近,我到福建省的德化、永春、平和三县跑了一趟,作了一点调查,请教了乡镇和村干部,在基层学到不少新东西,为我们怎样看“三农”提供了新鲜经验,使我们掌握一些新的观察方法,以正确分析研究解决“三农”问题。 怎样看农村? 过去,我们看农村,主要是看数字,从数字分析农村形势。现在看农村,不能光看数字,因为目前搞的一些数字,水分比较多,甚至有些数字是虚假的。有位村支部书记说,他们的做法就是两句话:人均收入要报多,计划生育要报少。实际情况是:报多的就是少,少报的就是多。这样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用它来判断形势,那是会失误的。下农村,看数字,一会受骗,二会上当。那么,现在怎样看农村呢?基层同志告诉我们要看“五个子”。一是看农村有没有厂子。也就是看乡镇企业办得如何,农产品加工厂办得如何,有没有食品加工厂,有没有饲料加工厂。这些厂子办得好,农民收入多,这里可能就是富村,这里没有这些厂子,农民没有这方面的收入,很可能就是穷地方。二是看农民住的房子。农民住房子大部分是新建的,有规划的,环境优美,卫生搞得好,这就是新村;如果农民住的房子还是破破烂烂的,到处都是脏、乱、差,这就是旧村。三是看农民生产生活用什么车子。出门坐的是自行车,是摩托车,还是小轿车;干活用的是板车、手推车,还是拖拉机和农用汽车。生活用车可以表明这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四是看电子。到农民家里看一下有没有电话机、电视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设备;农民出门有没有带手机、传呼机。有了这些新玩艺,这些农民可能就是新型农民,家庭过的是小康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新玩艺,他们可能还是传统农民,家庭生活可能是刚刚解决了温饱。五是看孩子。我们到农村要十分注意看看孩子们有没有上幼儿园,有没有上学校,这个村子出了多少中专生,出了几个大专生,现在他们在干什么,有没有失学儿童和青少年。看孩子就是看教育。教育事业办得好,可能就是先进农村,教育办得不好的地方,很可能就是落后农村。 怎样看农业? 过去,我们看农业,主要是看产品多不多,产量高不高?产品多、产量高,农业形势大好;产品少、产量低,农业形势糟糕。现在看农业,不能单纯看产品与产量,应当着重看看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农业升级的前提。 这次到德化一看,山是青的、树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野生动物不时出没,到处可见水电站,整个德化经济发展起来了,城乡人民群众收入也增加了。这一切,得益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林产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德化是有名的瓷都。陶瓷生产是燃烧树木的“老虎灶”。为了烧制陶瓷,德化砍光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德化有1100多个陶瓷企业,一年要烧掉100万立方米的木柴,按此进度,德化所有的树木都会烧光,所有的山头都会变成秃头。没有树,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电,没有电,经济就无法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大搞“改窑节能”攻关,1100多家企业实行电、油、液化气烧瓷,从而结束了1000多年用木柴烧瓷的历史。 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德化的农业发展了,林业发展了,陶瓷业也发展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德化人以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是:有了树,才有了水;有了水,才有了电;有了电,才有德化如今先进的陶瓷工业,德化经济才得以发展。连续4年,德化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54.76亿元,增长18.6%,其中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21.7%,陶瓷产值32亿元,同比增25.5%,出口交货值26.7亿元,同比增27.1%,其中陶瓷自营出口6500万美元,增长20%。农林业总产值虽然只有7.76亿元,但它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回报,那是不可估量的。 看农业是不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重要一条就是看创新。一是看内容上的创新。加快农业发展,要把引科与招商结合起来。首先是引科,先把高新技术引进来,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接着就是招商,将潜在的市场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永春发展芦柑是这样做的,平和发展柚子也是这样做的。二是看形式上的创新。依靠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将生产、加工、销售协调起来,实行新的联合,带动农民进入市场,而不是单纯地搞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家庭经营,提高家庭经营,壮大家庭经营。三是看技术上的创新。看看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看看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看看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搞简单重复的开发和盲目无序的扩张。四是看机制上的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能不能大力推行民营企业经营机制,培植一批农业企业家,看看本地农民有多少人变成了农业工人、农业商人、农业企业管理者。看看有多少农民跑田头,有多少农民跑码头。看创新,就是看农村是不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不是实施农业现代化,有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应对入世的挑战。只有不断推进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和农业升级。 怎样看农民? 过去,我们看农民,主要是看他们是不是在务农,是不是在苦干。他们在务农,在苦干,这就是表现好的农民;如果农民搞点小副业,学点小手艺,做点小生意,办个小作坊,那就是“不务正业”的农民。现在就不能这样片面地看农民了。在今日农村,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农民,正确地对待农民,具体地引导农民,耐心地教育农民,积极地培训农民。一是看看农民是否拥有自己生产资料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在生产经营上有自主权还是没有自主权。不仅要看农民苦干,而且还要看农民巧干。二是看看农民职业有没有变化,有多少人变成了工人,有多少人变成了企业家,有多少人变成了技术人员,有多少人变成了管理者。三是看看他们有多少人变成了城里人,或者是准城里人,有多少人进入了小城镇,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做生意。四是看看他们思想观念和追求。在他们中间,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科技意识、人才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等,有没有培养起来,有没有紧迫感。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农民观来研究农民问题。不仅要鼓励“留土留乡”的农民大显身手,而且要抓紧研究“离土离乡”的农民问题。我们不能把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之外。农民不仅是革命的依靠力量,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社会稳定的保障力量。 在我国,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是一次解放,农村改革开放又是一次解放,入世之后,农民面临着一次更为彻底的解放,这就是农民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农民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有两个指向:一是变农民为非农民,提高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二是不断地将传统农民改造成现代农民,也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有知识技能、有市场头脑、崇尚文明、摒弃愚昧的农民在农民总体中的比重。综合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就在于职业的非农化,居住城镇化,人口知识化,农业现代化。目前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程度还很低,他们的民主意识还很薄弱。如此看来,仅仅号召农民走向市场、奔向小康还是不够的。只有让农民自我觉醒,加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今日农民,处在新旧体制的更替之际,每个农民身上几乎同时带着新体制与旧体制的印记。今日农村,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差,甚至还有不少“法盲”、“文盲”,腐朽的落后思想、宗族势力、封建迷信、利己主义等等,仍有很大市场。所有这些,都会在不同的农民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表现。因此,既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始终具有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只有顺应这个历史发展规律,我们才能抓住生机和活力,强有力地应对入世的挑战。(X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