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末德化白瓷观音坐像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德化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4 0:34:49  文章录入:ahui  责任编辑:ahui

  明末德化白瓷观音坐像,高二十七点八厘米。
   印度古代观世音菩萨来历的传说
  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印度佛经中,就记载有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据《悲华经》的记载:在很久以前,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是印度的一位“转轮圣王”(印度古代神话中的国王)。此王即位时,自天感得到一个轮宝,转动这个轮宝就能威服四方,统一天下,从此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名字叫“无诤念”。这位无诤念转轮圣王生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叫不旬,次子名叫尼摩。他们都信奉供养宝藏如来(“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释迦牟尼佛或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无诤念转轮圣王到宝藏如来面前表示心愿,发誓修行,放弃了王位,出家成了一个僧人,法名叫做法藏。法藏比丘在修行成佛之前,曾经发下四十八个心愿,其中一个大心愿就是说: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天时,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藏比丘在宝藏如来(也称世自在王如来)的指导和授记下,最后修行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我国对阿弥陀佛的信仰,早在北魏时期就比较盛行了,各种阿弥陀佛的造像就已经出现了,翻译有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等。
  不旬和尼摩这两位转轮圣王的王子,见到自己的父王修行成了阿弥陀佛,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于是两位王子也发誓愿,要修行菩萨道,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胁侍阿弥陀佛,普渡众生前往西方净土。后来不旬太子就成了观世音菩萨,尼摩太子就成了大势至菩萨,在中国佛教寺中供奉的阿弥陀佛,往往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这三尊一组的佛像,称为“西方三圣”。
  以上是根据《悲华经》的记载,大势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弟,他们兄弟两人又同是阿弥陀佛的儿子,又合称“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据《观无量寿经》说,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能有力量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极少有单独供奉礼拜大势至菩萨尊像的,一般都是和观世音菩萨一起随侍在阿弥陀佛的身旁。大势至菩萨的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讲,身放紫金色光,其形象大小及身上装饰,均与观世音菩萨相似。但是大势至宝冠上是以宝瓶为标志,而
观世音菩萨的宝冠上一般是以阿弥陀佛坐像为标志。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对观世音菩萨来历有如下记载:在很久以前,印度曾有一个叫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这个国家中没有女人,国王的名字叫威德。威德国王为了自己能有太子,就在花园中打坐修炼,当威德国王进入三昧状态(梵文名叫摩提状态,汉文翻译为正定或入定。就是一点邪、杂观念都没有了,心思集中到一处)的时候,从莲花池中的左边一朵莲花中首先化生出一个太子,名叫宝意。然后又从右边一朵莲花中化生出第二个太子,名叫宝尚。宝意是哥哥,宝尚就是弟弟了。这两位太子一同出家修菩萨道,发宏誓愿要普救众生。后不宝意太子修行成为观世音菩萨,宝尚太子修行成为大势至菩萨。兄弟二人一同去西方极乐世界协侍阿弥陀佛普渡众生。
  在《千光眼经》中,记载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段话:观世音菩萨在我之前就早已成佛了,其佛号是“正法明如来”。正法明如来是“十号具足”的佛。十号具足是说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的佛,就具备了佛所有的十种称号。这十种称号是:①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②应供:应该受到人和天的供养。③正遍知:全面的、真正的知道一切佛法。④悉知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和五行(圣、梵、天、婴儿、病)。⑤善逝:非常自在地入于涅槃。⑥世间解:能了解世间一切事理。⑦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⑧调御丈夫:能调整治理修行方法的大丈夫。⑨天人师: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导师。⑩佛世尊:佛应该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释迦牟尼佛又说:我当时就在正法明如来门下作苦行弟子。我就是因为当时受到正法明如来的教化,如今才能成为释迦牟尼佛。不单我受到教化,当时诸佛都由正法如明如来教化,才获得至高无上的道法和佛所转的殊胜而不可思议的妙法轮。
  以上《千光眼经》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观世音菩萨的事迹,说明观世音菩萨不但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而且是当时所有诸佛的老师,并且在功德和能力上都是成就很高的佛。那么,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又来做菩萨呢?这就是自古传说的观世音菩萨“倒驾滋航”。大慈大悲的愿望所致。在《悲华经》中是这样记载的:观世音菩萨在宝藏如来面前发誓说:“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名字,若能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溽多罗三藐三菩提”。阿溽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教术语,指对佛教真理的无比完全的觉悟,以及无所不知的智慧,也称“无上正觉。”这种智慧唯佛才能具有,所以也是佛的代名词。观世音菩萨在这段话中明确表示;只要世上的众生还有灾难和苦恼,若被他所听见、看见,他若不能将众生救出苦海,他就永不成佛,永远以菩萨的身份留住人世间救苦救难。可是,由于世间人们的食欲不断,愚痴不明,罪障累生,劫难苦恼也就永无休止了。那么,观世音菩萨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拯救所有遇难者出苦海,也就只好永不成佛,永住世间救苦救难了。(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