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泉州陶瓷企业遭遇“用工荒”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5/6 21:59:00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熟练工短缺

  作为泉州市重要的陶瓷产区———德化、永春,去年,两县的陶瓷总量达到近60亿元。据了解,两县的陶瓷业连续几年遭遇了“用工春荒”,仅德化县去年所缺的熟练工就达2万多人,严重的用工短缺使当地民营企业的老板们苦不堪言。

  目前,德化拥有1000多家陶瓷企业,2002年产值总量达到45亿元,每年还以20%的速度递增。据介绍,该县陶瓷企业所容纳的专业技术人才将超过10万。

  由于陶瓷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春秋两届“广交会”后,大量订单纷至沓来。众企业为了及时完成交货期,四处招兵买马;特别是熟练技工的缺乏,使得一些企业老板焦头烂额,到劳动力市场去找,但找来的数量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的现象。

  在德化县劳动服务公司,公司经理苏健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德化的用工情况会好于往年,估计不会出现太大的用工缺口,目前,来这里办理招工事宜的企业不是太多。”

  在当地一些陶瓷企业,记者走访中也感觉到相对于往年的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已有所缓解,确实平静了不少———陶瓷企业的大门口或主要街道的招工栏不再贴满了“招工启事”。

  政府出面帮忙

  针对招工难的问题,去年以来,德化、永春县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然后带着企业招工信息到江西鹰潭、三明宁化及周边劳动力较富裕的县市,与当地的劳动力服务中心确立了常年招工往来的关系。

  今年3月8日,山西省共有525名民工抵达永春,入驻当地的几家大公司。就是最近,永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经局组织该县几家大型陶瓷企业到山西省平陆县,探入各乡镇现场招聘工人,缓解用工春荒问题。同时,永春县还与平陆县建立长期招工联系点,定期做好劳务输入工作。

  另据了解,今年德化县在各乡镇相继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在城区企业就业的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需缴交较高的借读费,这道门槛曾一度阻碍外来员工流入城区。今年,该县政府痛下决心除掉了这道令民工望而却步的“门槛”:规定到城区企业就业的外来员工,其子女在城区各小学就学的,减免借读费,三年后全免。此措施一出台,立刻吸引了仍在农村犹豫不决的农民。南埋镇蟠龙村的一村民开始准备携妻带子到城关打工,他说:“赚得多,花得少,怎么还不往城关跑?”

  2000年3月14日,德化县向泉州市政府递交报告,正式申办“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可为社会培养陶瓷专业技术人才2000多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将成为整个泉州地区陶瓷业源源不断的人才“长流泉”。(特约记者万代辉)

  相关链接

  德化为什么缺工

  德化缺工情况尤其严重,情况也特殊得多,其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德化交通不便而且产业结构单一。与沿海地区乡镇不同的是,德化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从德化到泉州城至少得坐2个多小时的汽车。而且德化城关的产业结构单一,瓷厂是最大的用工单位,外来工如果不想到瓷厂里干,其他用工岗位的需求量很有限,找工作并不容易,一旦找的工作不理想,想换也不很方便,因此许多外来工更愿意选择到沿海发达的乡镇找工作,主要是出于这两点考虑。

  其次是生活成本。苏经理说,德化的商业、服务业不是太发达,当地绝大多数瓷厂只提供劳动岗位,而不包吃、住,工人的衣食住行都得自己解决。苏经理说:“虽然,德化瓷厂工人的月薪相对沿海地区会高一些,但扣除工人的生活费用如买菜、做饭、租房等琐事,工人往往觉得很不方便。”

  再次是陶瓷业的季度性生产用工不均衡,工人的流动性增大。据介绍,由于德化陶瓷主要销往海外,每年春秋两季“广交会”之前是工人业务量最少的时候,因此,每年这个时候,工厂都是要大量裁员。本地工还可以回家,但外地工就没地方去,加上一些工厂对工人权益的保障并不重视,除了一些大企业之外,很多中小瓷厂都是有拖欠职工工资的不良记录,造成工人的流动比较频繁。

  每年的春秋“广交会”后就是陶瓷的用工高峰,而这一季节又恰好是德化的农忙时节,一些本地工为了保证种田、做工两不误,就必须回家帮忙。因此,外来工短缺非常严重。由于这些订单基本上是国外的订单,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企业的损失会非常大。所以这个时候,一些陶瓷工厂为了赶工期,就开高价互相挖工人,所以对企业的生存非常不利。

  还有许多工人是抱着“见世面”或“淘金”的观念外出打工,德化是相对闭塞的山区县,所以一些找工作的人认为缺少吸引力。2001年,该县与宁德寿宁县联系,组织了六七十名工人来德化工作,仅3天时间就全跑光了,这也是环境的原因。(特约记者万代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