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代抗倭土楼现身德化
作者:徐艺星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1 8:15:4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德化县文史工作者在革命文物普查中,意外在国宝乡佛岭村郭坂洋发现了一座明代抗倭土楼。这座土楼外表已被郁郁葱葱的荒草和古木包围掩蔽,深藏不露。

    德化现存最早的土楼

    近日,笔者探访了这座神秘的土楼。土楼目测占地约一千多平方米,在四周石垒墙脚上夯土墙。土楼的石砌城门保存完好,城墙爬满“爬山虎”,墙头多处崩塌,上面灌木长势良好。进入墙内,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空旷的草地上,几座木结构两层楼阁虽然破落不堪,但基本结构仍然较完备,还残存明清时期遗留的文字。当地叶氏老人告诉笔者,该寨堡俗称郭坂土楼,附近有两条小溪相会,地处下游,又称“水尾寨’。《国宝叶氏族谱》载:叶氏先祖明代鼎建,为抵抗倭寇。民国期间,匪氛四起,村人皆避寨内,屋宇始见倒塌。笔者看到土楼空地乱草丛生,但还有几块村民种的菜地。

    德化县文管办的孙主任说,目前德化文物普查已知现存较完好的土楼悉数建于清代,尚未发现明代遗物。

    明代抗倭的历史见证

    据了解,国宝古时多为郭氏世居,故称“郭坂”。明代至今为叶氏聚居地。清代叶氏文人将“郭坂”谐音雅化,改称“国宝”。明代末年,日本海盗侵扰中国海疆,甚至深入内地达数十年之久,史称“倭寇之患”。据《德化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非常严重。倭寇甚至深入到远离泉州沿海地区的德化山区腹地、戴云山北麓的今国宝乡以北的上涌镇下涌村,攻击历时达半月,遭到顽强抵抗而未能得逞,损兵折将。之后,倭寇南下侵犯郭坂,当时土楼尚在修建中,但国宝乡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使倭寇同样没捞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败走。土楼反映了德化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爱乡精神。

    史料记载,德化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过上百座土楼寨堡。因岁月侵蚀,多已荡然无存。现存的已为数不多,因种种原因也处于濒危状态。(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